書名 :《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師:20個負面情緒管理法》
作者: 香港心理學會.輔導心理學部
出版社:萬里機構
定價:$78
尺寸:21CM X 15CM X 1.1CM
ISBN:9789621472571
內容簡介
致香港人的抗逆「情」書
兒時讀本常出現一句「香港地少人多」,總帶點生活迫人之感。的確,在香港生活少有心靈喘息的空間;生活、工作、人際上的壓力四面而來,負面情緒無處宣洩。而處身於2020年的香港,對不同階層、年齡、背景的人來說,也是極為難過的一年。不少學者指出,全球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,社區中也好像有一種「精神健康的疫症」(Leung, 2019; Minn & Hau, 2020)正在蔓延……
香港人的心理質素持續下降!這意味着甚麼?是的,情緒,確實會起伏不定,而意識到我們身處的環境、正在經歷的種種、認知到我們情緒和心理上的情況,便是改變的第一步。「沒有精神健康,就沒有真正的身體健康」(without mental health there can be no true physical health),這句早在1953年由第一屆世界衞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; 1954)總幹事布羅克•奇澤姆(Brock Chisholm)所說的名言,人類於大半世紀後似乎每況愈下。從病理上看,精神健康狀況經常和創傷後壓力症、抑鬱症和焦慮症等扯上關係,面對心理疾患數字的攀升,中國人常言道的「心病還需心藥醫」,人們的心病良藥,還可往哪裡去找?
事實上,輔導心理學強調,我們不是因為「有病」才去關顧心靈需要。情緒,本身並不是「病」,學懂覺察、表達和疏理,達至心靈平衡健康才是關鍵。因此,本書實是一部給巿民大眾的「抗逆『情』書」!談談各種「逆」情,剖釋一些較負面及消極的情緒和感受;當中為每個人獨特的意義如何?怎樣接納各種情緒與其高低起伏?怎樣容讓負面的情緒獲得抒發,同時得到正面的處理和疏導?本書也會介紹有哪些實際的測量、考量或活動,讓普羅大眾多加認識自身和他人的心理需要,有助提昇個人的身心成長和抗逆能力。
這一切重要的「逆情」,我們都會一一談論到。
全書分為四個章節:第一章焦慮家族:焦慮、恐懼、強迫、羞怯、緊張、沒有安全感,第二章抑鬱家族:抑鬱、沮喪、悲傷、孤寂感、麻木,第三章憤怒家族:憤怒、憎恨、矛盾、內疚,第四章困惑家族:沒有希望感、失望、無助、悶/無聊、空虛
介紹以上的情緒特徵,並有「自測表」自我篩檢測驗是否有相關的困擾、應對方法、有甚麼可預防和注意等等。
作者簡介
香港心理學會.輔導心理學部
屬香港心理學會四個支部之一,於二零零六年正式成立。輔導心理學強調預防主導、身心和諧、優勢為本及多元文化等介入模式,學部宗旨在香港為「心理輔導」定義和發展有關心理輔導的服務、研究和專業環境;宣揚及推廣輔導心理學的專業和道德標準;以及履行一切有助推動以上宗旨的事宜。